1. 進
1. 進料管理
有明確的檢驗標準;
驗收流程要清晰;
抽樣的方法需正確;
應定期對供應商進行現場評估;
定期統計供應商的所供原料的品質狀況;
供應商的產品品質發生異常應及時與其溝通;
應有明確的供應商考核辦法;
供應商連續出現質量問題應有相應的處理辦法;
供應商產品質量進行改進后要及時跟蹤;
明確規定因供應商原材料質量問題造成損失的責任承擔辦法,并在相應的合同中予以明確;
進料檢驗組人員的應有必要的專業知識和職業素質;
進料檢驗報告要清晰,并得到合理的保存;
原材料存在輕微質量問題,而生產車間又急需用時,應有明確的特采程序,并規定特采批準人;
緊急放行應有明確的程序,并規定緊急放行批準人;
不合格的原材料要有明確的處置方式;
規定退回供應的產品應及時退回。
2、過程管理—人員
合理配備過程檢驗和監控人員;
過程檢驗和監控人員的能力和素質應符合要求;
過程檢驗和監控的力度要達到企業預防產品出現不合格品的需要;
過程產品出現不合格品如何處置要有明確的措施;
產品出現不合格時信息要及時傳遞;
產品出現不合格品原因要明確由誰來分析;
過程所運用的統計技術應滿足企業的需要;
過程檢驗和監控人員與各車間要有良好的溝通渠道,并形成產品質量是制造出來的,而不是檢驗出來的理念;
產品訂單的特殊要求要能及時傳遞到過程監控人員。
3、過程管理-文件和標準
有準確、適宜和充分的作業指導書;
有準確、適宜和充分的過程檢驗標準;
有明確的過程檢驗流程及質量控制點;
有過程檢驗記錄/監督監控記錄且真實可行;
有文件化過程異常處理的程序;
要明確規定半成品放行權;
有文件化的過程檢驗狀態標準及區分,且有效執行;
有相關品質問題及統計分析。
4、成品管理
要有明確的成品檢驗標準;
成品檢驗(含化驗員)人員的能力和素質要達到相應的要求;
成品檢驗的抽樣方法要合理;
每一客戶/訂單的特殊要求都準確無誤地傳遞到相關人員;
有文件規定成品的標識方法并得到有效執行;
有有效防止成品漏檢的方法;
有文件化規定成品異常處理程序,如處理方法、批準權限;
成品檢驗結果由誰批準;
成品是否可以特別放行,如可以特別放行應達到怎樣的程度才可特別放行,審批權限要得到明確的規定;
成品檢驗報告要清晰,并得到合理保存,通過成品檢驗報告能追溯到相應的生產組、批號、日期及重要原材料等;
要有發貨監裝記錄且記錄完整;
要形成長期積壓庫存定期報告制度;
庫存積壓產品出廠前要重新檢驗確認。
5、監視和測量裝置管理
計量/檢測沒備要形成臺賬統一管理,臺帳要實行動態管理,定時更新;
各質量檢驗流程要明確規定所使用儀器名稱;
計量/檢測設備的精確度要達到測量的使用要求;
計量/檢測設備要按要求定期進行校驗(外/內);
計量設備的使用狀態標識要明確;
計量設備所使用的環境要達到其設備本身要求的環境條件;
復雜的計量設備要形成操作指導書指導員工如何操作;
檢測設備要定期保養且建檔。
6、質量保證-體系推進和考核
建立完整的質量管理體系(從設計一試產—生產—檢測—出貨一服務);
整體管理架構要完整,各級管理職能要明確;
以文件形式規定質量目標且為員工所理解,并分解到各部門且得以執行;
各相關單位對質量記錄要的收集、發放、借閱等要進行管制;
產品生產過程中各產品的狀態有標識并有追溯性;
客戶抱怨處置及時,定期進行客戶滿意度調查;
對體系運行情況進行定期的考核和改進。
7、質量保證-品質計劃
67、7質量保證-品質計劃質
生產前有完善的品質計劃(作業指導書/加工工藝/質量記錄/衛生保證措施/質量控制點的確定),尤其對特殊的產品有無特別的規定;
客戶的要求被相關質量管理人員熟知;
各相關人員均進行了崗位培訓,且考試通過方可上崗,并有相應記錄;
對可能發現的異常進行分析識別,并采取預防措施;
開展有助于質量提升的5S、QC等活動;
涉及產品更改,要有書面的會簽確認,并對相應品質再檢驗確認且有相應記錄;
品質控制各階段保證沒有漏檢發生,并有相應方法或程序支持
量保證-體系推進和考核
7、質量保證-品質計劃
5、監視和測量裝置管理
4、成品管理